新闻中心

国内交流 >
国际交流 >
联系我们
  •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 电话:022-87370809

  • 邮箱:wangwenjie9125@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交流 > 正文
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在国合会2018年年会上表现活跃并承办“美丽中国2035”主题论坛
2018-11-16

(通讯员 施珵)为期3天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2018年年会于2018年11月3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圆满闭幕。本次年会以“创新引领绿色新时代”为主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韩正出席国合会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讲话。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在本届年会上表现活跃,并直接承办“美丽中国2035”主题论坛。

  
韩正出席国合会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讲话。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作为“2035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与路径”政策建议课题承办单位,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积极合作,于2018年11月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一起承办了国合会“美丽中国2035”主题论坛。该论坛由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合会特邀顾问胡保林先生和国合会委员、德国环境署原署长克劳次贝格尔女士联合主持。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孙佑海教授以及天津大学法学院施珵讲师、谈珊讲师一同出席。国合会委员、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国合会委员、日本环境卫生中心理事长南川秀树,美国环保署西南太平洋地区原幕僚官、高级政策咨询师高景仪女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先生、国合会特邀顾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研究员,国合会委员、韩国环境工业与技术研究院原院长、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授尹丞準,荷兰环境评估机构全球和欧盟展望高级项目专家杨贝克先生、生态环境部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俞海研究员和国家信息中心李继峰先生等共计约40名的中外委员、国合会特邀顾问、观察员以及专家出席本次论坛。  
天津大学胡保林先生和国合会委员、德国环境署原署长克劳次贝格尔女士联合主持本次论坛。 
该主题论坛分为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与指标、体制和政策创新两个单元。国合会委员、德国环境署原署长克劳次贝格尔女士与国合会委员、日本环境卫生中心理事长南川秀树分别做了主旨发言。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教授围绕目标与指标这一主题做了引导发言,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反馈。与会嘉宾积极参与了论坛讨论,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代表们指出,制定环境治理路线图对于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具有积极意义;应当妥善面对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把握实现2035美丽中国目标中的不确定因素;应当通过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对中国生态环境下一步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孙佑海教授在论坛上围绕目标与指标这一主题作引导发言。 
11月3日上午,在召开的国合会全体会议上,天津大学法学院孙佑海教授作为课题组的副组长,代表“2035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与路径”课题组向大会汇报课题组研究情况以及本次主题论坛上代表们的讨论成果。报告过程中,孙佑海教授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乎民生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美丽中国是基于我国现实国情要求和未来发展定位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在全社会取得高度认同。孙佑海教授在报告中,还对如何准确把握适合我国2035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内涵,评估实现目标的障碍,完善实现目标的路径,提出了重要建议。孙佑海院长的建议,在随后的大会讨论中,得到积极反馈。  
孙佑海教授作大会发言 
年会期间,除举行全体会议以及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承办的“美丽中国2035”主题论坛外,还同期举办了迈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圆桌会及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海洋环境治理、绿色消费与绿色转型、创新发展路径应对气候变化、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引领绿色城镇化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创新等多个主题论坛。 
  
国合会成立于1992年,系经中国政府批准的非营利、国际性高层政策咨询机构。历任国合会主席均由中国国家领导人担任。本届国合会主席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国合会主要任务是交流、传播国际环发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内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向中国政府领导层与各级决策者提供前瞻性、战略性、预警性的政策建议,支持促进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照片来源:国合会)

上一条:天津市法学会环资法分会2019年年会暨“环保督察法治化”理论研讨会在天大法学院举行 下一条:最高人民法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基地2018年年会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研讨会会议综述

关闭

天津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